麦地那与新城,阿拉伯世界和欧陆的交汇处
阅读突尼斯这本历史书,可以从首府突尼斯市开始,它与国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市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新城与阿拉伯“麦地那(Medina)”(阿拉伯语中“老城”的意思,指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融合而成的城市。麦地那是突尼斯的瑰宝,全国7个世界文化遗产中有4项都和麦地那有关,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鹅卵石风貌。步入老城区,时光之旅正式开始,我和我的EOS 7D有些应接不暇。道路两侧建筑不高,大部分只有两三层,有拱形顶盖,石头铺成弯曲的道路,宽的地方可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而窄的街巷则只能两人对面通过。老城保留着热闹非凡的阿拉伯集市,店铺中的商人大部分是久居于此的居民,悠闲地贩卖各种商品,上千个手工作坊和店铺,毛毯、香料、头巾、工艺品、小吃……处处皆是可以触摸的阿拉伯历史。
有着明显欧洲城市味道的鹅卵石www.gaoshengstone.com新城区则建于1881年后的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筑多为乳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荫中,绿色的有轨电车穿梭在街道间,即使在冬日也有鲜花盛开的公园。如果说麦地那是历史留存,那么这里则更多演绎着阿拉伯与欧陆风格的融合,位于新城的布尔吉巴大街(Avenue Habib Bourguiba)是以突尼斯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城中的巴赫多博物馆(Bardo Museum)是最重要的国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它的古罗马时期马赛克拼贴画艺术收藏最值得一看。罗马时期的马赛克是马赛克历史的黄金时期,全世界除了意大利之外,恐怕再难找到比巴赫多博物馆更大型、更完整、整体质量更高的罗马马赛克收藏。
继续往更深处的时光走,去看看两三千年的突尼斯。我们来到迦太基古城遗址(Carthage),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突尼斯湾中心的一个半岛上,仅留一条鹅卵石小路和大路相通,易守难攻,同时可以控制地中海的交通要道,绝佳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强盛一时的迦太基城。传说公元前9世纪生活在黎巴嫩西海岸一代的腓尼基推罗王国发生内乱,一位名叫艾丽莎的公主,为了逃避同胞哥哥的追杀,带着随从乘船西渡,看中了这里的地势,决定在此地建城。但是当地柏柏尔人禁止外来人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小的土地。聪慧的艾丽莎把牛皮剪成一条条细丝,然后将其首尾相接,在比尔萨山(Byrsa)上围出了一片超过300公顷的鹅卵石土地。就这样,女王建立起这个历史上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
站在今日迦太基遗址上,第一眼已觉得呼吸都为之停顿。从高处俯瞰,一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宏大得不可思议。不过在这废墟之上,已经很难窥探出女王城池的痕迹,当年的所有早已灰飞烟灭。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崛起,一个全新的罗马迦太基城在原来的鹅卵石废墟上重建起来,并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罗马迦太基当年的强盛让突尼斯成为至今北非地区留存最多古罗马遗迹的国度,留下了气势恢宏的艾尔杰姆斗兽场、安东尼大浴场,港口曾可以同时停靠200多艘战船和商队,足见当时罗马帝国的兴盛。在附近的迦太基博物馆(Carthage Museum)里,我们终于看到腓尼基时代的文物,刻有腓尼基文字的石碑证实了腓尼基人最早创造世界拼音文字的论断。比萨尔山上的野花随风摇曳,默默聆听历史的低喃,远远可以遥望到如今繁盛的突尼斯市。从强盛到衰败,再从衰败到新的崛起,时光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推进,当年的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换来如今翻开史书时一声轻轻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