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便是绿洲,无水便是荒漠。这就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汉武时期这一地区被纳入农耕文明,开发
鹅卵石至今两千多年,留下很多辉煌的记忆,“金张掖、银武威”便是其繁荣时期的写照。
到今天,这里的人口已经达到历史上之最,其繁荣程度与
鹅卵石历史上任何一个辉煌时代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也是河西走廊走向危机边缘的时刻。
这块
鹅卵石www.gaoshengstone.com绿洲形态的走廊,注定了要与水共存亡。随着人口膨胀、城市扩张、工农业发展,这块绿洲的承载力已经快到极限。大量的水资源在还没流到下游的时候就被消耗殆尽,造成下游绿洲的急剧萎缩,沙漠步步紧逼,以至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几乎沦为第二个罗布泊。
不像一般地区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且引发的问题不会造成毁灭性后果,河西
鹅卵石地区水资源过度消耗导致的结果就是绿洲的退化、消亡,沙漠化推进之后形成风沙策源地,从而以沙尘暴的形式对全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影响。
从这里,人们或许更容易理解水问题的尖锐性。
下游不可承受的代价
在冬季枯水期,张掖市区西边黑河宽阔的河床上,只剩下一条狭窄的水流,而流经酒泉市区的北大河河床已经干枯,遍布着鹅卵石。
从乌鞘岭到玉门关,东西近千公里的河西走廊上分布着
鹅卵石羊河、黑河、疏勒河这三大内陆河流,它们都发源于走廊南部的祁连山,向北、向西流去。三条河流及其众多支流滋润着河西走廊的大片绿洲,这些绿洲经过两千多年的开发,很多都已是人工、半人工绿洲,但与自然绿洲相同,维系其存在的仍是水资源。
河西走廊虽然面积广阔,但其中
鹅卵石绿洲面积仅占一小部分,正是这一小部分绿洲,养育了河西绝大多数的人口。现在河西五个地级市总人口加起来有500多万,是历史上最高值的几倍之多,去年河西地区在甘肃全省经济总量中占28%。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绿洲的承载力已经逐渐不能再负担如此多的人口与产业。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祁连山雪线上升、降水量减少,使得各条河流从
鹅卵石山里流出的水量也在减少。在肃南县城,当地一位居民表示,县城边上的梨园河二十多年前水还很深、河道也宽,现在水量少了,河道也变窄了。这条黑河的支流发端于祁连山中,上游一部分是冰川。
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强,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在中游,随着兰新线、连霍高速、312国道等交通要道的汇集和武威、张掖等大城市的扩张,人口、产业 、社会经济活动等都向流域中部聚集,耗水大幅增加,除了地表水减少乃至断流之外,地下水位也快速下降,这更加剧了下游的缺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