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秋天,上海城投响应市委、市政府保护历史风貌文化的号召,与永业集团共同参与到思南公馆城市风貌区的建设中。十年后,思南公馆迎来了鹅卵石老洋房生命的再一次延续。
思南公馆见证了中与西、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这里曾是许多文人志士、近代革命家以及国民党将领、高级军官的居所。周恩来、柳亚子、梅兰芳、冯玉祥、程潜、李烈钧、薛笃弼……不胜枚举、掷地有声的名字篆刻在一墙一柱之上,留下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印迹。
还原历史,留住珍贵的城市记忆。思南公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修建,从方案审核到细节恢复,都坚持遵循“保育”的概念,施工人员翻遍将近一个世纪前的所有建筑图纸,尽力将历史的原貌再次重现。那围墙上的鹅卵石www.gaoshengstone.com便是最好的例证。这些小小的石子背后,凝结的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无数次的讨论和坚持。
经过岁月的洗礼,曾经的围墙早已面目全非。为了了解上世纪20年代的外立墙面材质和颜色的究竟,施工单位邀请了德国柏林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仔细刮下十几层涂层,反复验证,终于确认了最初的选材鹅卵石。但这些鹅卵石的质地不同于一般,经考察后才发现南京六合的河床上的鹅卵石材质与此最为接近。而由于鹅卵石有大小不同,因此围墙的颜色及比例就会有不同,嵌上墙时用的粘结剂、工艺也会不一样。于是,施工单位在修复前就进行了大量的排列试样:仅配色方案就多达十一种,更是以各种组合做就六十五种样板,力求寻找最佳的搭配组合。经过再三考证思南路建筑的历史资料,最后选定了最具“原真性”的用材和配比。师傅们把小石头和特殊粘结材料混合,刷上外墙,然后清洗掉表面的砂浆,露出卵石。仅仅是修复怀旧的外墙,就用掉了800吨鹅卵石。
今天,思南公馆的墙面,和谐而自然,那一枚枚黑色、淡黄、暗红、乳白等色彩不一、硬币大小的鹅卵石也成了一道风景。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后人依然可以驻足于此,感受到这个建筑群当初的风采。
沿着思南路缓缓步行,阳光慵懒地洒在青石板路上。远远地,透出些许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如流云般飘逸,似梦境般轻柔,却又真切地围绕在每个路人的身边。这儿,一如百年前那般,优雅而静美。也许只有触摸到墙上的鹅卵石,只有踏上那木质的楼梯,只有到过思南公馆的人才能真切地体味到时光停驻的感觉。